高淳

出自维基百科,自由个百科全书
(从高淳区转戳到箇里)

高淳區南京市下轄个市轄區,勒拉南京市南部,是著名个江南魚米之鄉。總面積802平方公里,總人口43萬。2013年,高淳縣設區。

地理[编辑]

高淳勒拉江蘇西南端,北鄰溧水,東鄰溧陽,西南與安徽郎溪宣州當塗毗鄰。由固城湖石臼湖搭長江支流水陽江所環抱,東部爲丘陵地區,西部爲平原圩區總面積802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約占70%,水域面積約占30%。

歷史沿革[编辑]

春秋時期,周景王四年(西元前541年),吳王餘祭在離今高淳區城東面十五公里个地方築“子羅城”。因城高堅固取名“固城” ,即今固城鎮 。並以此爲基礎設立“瀨渚邑”。因爲古中江又名“瀨水”,固城就建在中江北岸个沙灘浪向,告咾取名“瀨渚”。三年後楚靈王下固城。楚平王爲太子時據守固城,後人又擔固城叫成功“楚王城”。

周景王五年(西元前540年),吳遷其邑於陵平山下,名陵平。十六年(西元前529年),楚國又攻打吳國,並奪取、佔領陵平,更名平陵。

周敬王十四年(西元前506年),吳國攻下固城。進城後,伍子胥下令燒毀脫城裏向所有殿宇樓閣。史書記載:“吳伐楚燒固城,大火逾月未熄。”固城成了一片焦土。

周元王三年(西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打敗吳國,固城畀越軍佔領,劃到了越國个會稽郡。

周顯王三十五年(西元前334年),楚國打敗越國,固城再屬於楚國。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實行郡縣制,改瀨渚邑爲溧陽縣,因地處瀨水个北岸,“瀨”與“溧”古音相通,古人又習慣以水之北爲“陽”,箇是高淳置縣開始。縣境範圍含今高淳縣、溧陽市全境及溧水縣南境,縣治今在固城鎮。秦初到東漢四百多年間,固城是今高淳縣、溧陽市、溧水縣南境所在地區个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三國吳時,廢溧陽縣建制,作爲屯田之用,在原縣境東部置永平縣(今溧陽市境內),治今溧陽市城南古縣村附近,是今溧陽市內設縣之始。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除永世縣地外,又恢復設立溧陽縣,屬丹陽郡。

隋時,廢永世縣併入溧陽縣;弗久溧陽縣並(古)丹陽縣(縣治在今江寧小丹陽鎮)東部區域,改稱溧水縣,最初縣治改在今高淳開化,後遷至今溧水縣永陽;迭歇个溧水縣轄區除脫包括秦置溧陽縣整個區域外,還包括(古)丹陽縣東部地區。至此高淳使用長達810年个溧陽縣之名終結。

唐朝(620年)分溧水縣東部地區異地置溧陽縣,即今溧陽市个前身,縣治初在今溧陽市舊縣村。

明朝弘治年間從溧水縣分出置高淳縣至今,縣治爲淳溪鎮,屬應天府。縣因高淳古鎮而得名。高淳鎮即今淳溪鎮。

清,改明應天府爲江甯府,高淳屬之。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期間,高淳縣屬天京省江寧郡。

清同治三年(1864),陷天京,高淳複屬江寧府。

民國元年(1912),廢府,高淳縣隸江蘇省

1914年,於省、縣兩級間設道,高淳屬江蘇省金陵道。

1927年,廢道,縣隸於江蘇省。

1934年,江蘇省實行行政區督察制,高淳縣屬溧陽行政督察區。

1935年9月,改屬第十行政督察區(駐江寧)。

1937年12月7日,日軍陷高淳縣城;民國高淳縣政府撤至第五區青桂塘,受江南行署第一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

1949年5月2日,屬於蘇南行署區鎮江地區專員公署領導。

1953年1月,撤銷蘇南行政區,成立江蘇省,高淳縣屬江蘇省鎮江專區;1958年改爲常州專區,高淳屬之。

1959年,又改爲鎮江專區,高淳縣屬鎮江專區。

1983年3月1日,實行市管縣體制,高淳縣由鎮江專區劃歸南京市管轄。

2013年,高淳撤縣設區。

文化風俗[编辑]

轄區[编辑]

截至2015年8月,高淳區下轄2個街道、6個鎮:

榮譽稱號[编辑]

勒拉高淳區椏溪鎮西北部个丘陵地區一片49平方公里个“生態之旅”,2010年7月被國際慢城組織評選爲國內第一個國際慢城

特色[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