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

出自维基百科,自由个百科全书

阿弥陀佛(梵文字:अमिताभ,梵文个英文音译是Amitābha),意思是无量光佛,另外又名无量寿佛(梵文字:अमितायूस्,英文音译Amitāyus),又称为甘露王如来,勒华人个地方习惯上有弥陀佛、弥陀等简称;勒大乘佛教信仰当中,其是西方极乐世界个教主。大乘佛教里个各门宗派普遍接受阿弥陀佛,而净土宗更加是以专心信仰阿弥陀佛为主要特色。 Template:Lang-saTemplate:Lang-sa

大乘佛教初期发展个辰光,阿弥陀佛跟东方妙喜国土个阿閦佛有同等地位,密宗认为其是五方佛之一,还是莲花部个部主,主管妙观察智。勒唐朝,善导大师正式规定了净土宗个念佛法门,阿弥陀佛就成为汉传佛教中个主流信仰之一。

名号释义[编辑]

勒梵文里向,无量光(अमिताभ,Amitābha)跟无量寿(अमितायूस्,Amitāyus)都来自同一个字根 अमिता(Amita,音译阿弥陀)。अमिता(Amita)来自梵文动词字根मा(mā-,源自原始印欧字根 *meh₁-,意思是「测量」),mā的过去分词形态 mita(弥陀),加上代表否定个词头अ(a-,阿),意思是「无量、无法测量」。后缀 ābha 是「光」的意思,意译到「无量光」,音译阿弥陀婆或阿弥多婆。另一个梵文名 Amitāyus,后缀 āyus 是「寿命」个意思,意译到「无量寿」,音译阿弥陀庾斯。 

巴利文个三藏里呒没记载阿弥陀佛。勒汉传佛教中,最早译出个净土经典《般舟三昧经》拿其名号译为阿弥陀佛[1]。鸠摩罗什译本个《阿弥陀经》,也使用阿弥陀佛译名,成为最通行个说法[2]经里讲,因为其寿命无量、光明无量,故名为「阿弥陀」[3]。玄奘译本中,呒没「阿弥陀佛」这个名称,而是使用「无量光佛(Amitābha,单数主格为Amitābhas)」,和「无量寿佛(Amitāyus)」这两个名字[4],而现代学者穆勒(F. Max Muller)收集个梵文本《阿弥陀经》与藏传《无量寿经》全部特玄奘译本一样,呒没使用阿弥陀佛这个称号。

《般舟三昧经》里讲,当侬成就阿弥陀佛念佛三昧个辰光,可以见到一切诸佛[5]。《观无量寿佛经》第九观,观阿弥陀佛身色如金山,庄严相好,当观想成功,就可以见一切诸佛[6]。印顺法师认为,修持观想阿弥陀佛法门,成就念佛三昧,即可见无量诸佛;观阿弥陀佛,就是观无量诸佛,因此阿弥陀佛被称为「无量佛」;个是阿弥陀佛个根本意义。

宣扬专修阿弥陀佛法门个经典中,影响最广个头一位是曹魏朝代个康僧铠译本《无量寿经》[7]。勒个本经当中,以无量寿佛(Amitāyus)为其个主要名称[8]。勒《无量寿经》里,也记载阿弥陀佛另一个名号为无量光佛(Amitābha)[9]。宋施护《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以无量光佛为其个主要名称[10]。三国吴支谦译《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中称其为无量清净佛[11]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又称往生咒)称其为「阿弥唎哆」。阿弥唎哆,梵语amṛta,为印度传说中个不死药,意译为「甘露」,表示永生,佛教以此来表示永远个涅盘,有「甘露味」、「甘露门」、「甘露道」等等个讲法。所以阿弥陀佛有甘露王个称号。

勒藏传佛教中,阿弥陀佛其实也有无量光佛与无量寿佛两种不同个译法,特之汉传佛教相同,只是汉传佛教多意译作无量寿佛,藏传佛教多意译作无量光佛。 

除了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外,也有其他世界个佛,拥有「无量光」与「无量寿」个名号[[12][13]。《十住毘婆沙论》中,十方佛个西方佛,名为无量明佛[14]。 

日本东密兴教大师,根据金刚界经典,认为阿弥陀佛就是毗卢遮那佛个化身(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15],明朝净土宗个莲池大师也有个能家个看法。 [16]

其他称号还有:西方佛、甘露佛、无量佛、无量清净佛、长寿佛、月巴墨佛(藏语个音译)等,其他个音译有阿弥多佛、阿弭跢佛、阿弭亸佛、阿弥多廋、阿弥多婆、阿弥亸皤、阿弥陀婆等。 。

種子字[编辑]

阿弥陀佛的種子字是hrīḥ,梵文:ह्रीः,藏文转写作:ཧྲཱིཿ 與观世音菩萨的种子字相同。

阿彌陀佛经典[编辑]

最早传入中国的与净土有关的经典为《般舟三昧经》,由支娄迦谶于东汉汉灵帝光和二年翻译。该经描述了通过观想或念诵佛名,而使十方诸佛特别是阿弥陀佛现前的法门要义。

《阿弥陀经》由鸠摩罗什翻译。该经用简洁华丽的笔法描绘净土世界的清净庄严,并有持名念佛的法门。现存唐玄奘的重译,名为《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与《阿弥陀经》类似的短篇佛经尚有《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简称《鼓音声经》,译者不详。该经也是释迦解说阿弥陀佛功德之作,但有两点特色:一为经中记载的阿弥陀佛父母个名;二为经内含的“鼓音声王大陀罗尼”。

《观无量寿经》简称《观经》系刘宋辰光个畺良耶舍译。此经目的勒指导净土修行者对极乐世界进行观想,其中十六种观门中个最后三种主要描述了「九品往生」个状况。唐善导大师着有《观经四帖疏》,是针对当时修行人错解念佛法门,所以制定正确个方法,明确告诉大家「此义已请证定竟,一句一字不可加减,欲写者一如经法,应知。」

《无量寿经》是净土宗个主经,介绍阿弥陀佛前生作为法藏比丘建立个功德特伊立誓成佛所许个本愿。个本经有蛮多种译本,现存个有东汉、孙吴、曹魏、唐朝、宋朝译出个五种不同版本。其中唐代译本被明代个藕益大师认为是五个译本中顶崭个,而曹魏版则得到印光大师个支持,流传比较广。而不同时期也有不同人作出努力,尝试把这几个译本汇集起来,做成一版综合个汇集本。现代比较流行个汇集本是民国夏莲居所撰,得到净空法师个推崇而传播。 

勒密教个《无量寿如来念诵仪轨》、《观自在王如来修行法》、《无量寿如来十甘露真言》等法门里,以及单纯个密经里,阿弥陀佛也时常占有重要个位置,作为莲花部个部祖,大日如来妙观察智个显现。因此,对阿弥陀佛个崇拜特之密教个手印与仪轨是结合勒一道个。

本生因缘[编辑]

有蛮多部经典记载了阿弥陀佛个不同本生因缘:

  • 《妙法莲华经》:阿弥陀佛、阿閦佛与释迦牟尼佛,勒过去世中,伊拉全部是大通智胜佛个十六个儿子之一,因修行《妙法莲华经》而成就[17]
  • 《悲华经》:阿弥陀佛过去世中,出生勒删提岚国土,名为无诤念王,因其大臣宝海个劝告,随宝藏如来修行,又名无量净。伊生有千子,其长子不眴后来成为观世音菩萨,次子尼摩则成为大势至菩萨,其后来个诸子当中有文殊师利、普贤、阿閦佛等。而个位大臣宝海就是释迦牟尼佛个前世[18]
  • 《观佛三昧海经》:勒过去世中,勒空王佛门下有四个比丘,阿弥陀佛为第三比丘,因修行念佛法门而成就[19]
  •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阿弥陀佛出生于清泰国土,为转轮圣王月上之子,其母为殊胜妙颜,其子为月明[20]
  • 《佛说济诸方等学经》:勒离垢〔火佥〕成就功称如来至真等正觉在世时,阿弥陀佛个前世为净命比丘,释迦牟尼佛个前世名叫法比丘。法比丘一心宣扬空法,毁谤净命比丘,最后堕入地狱。因此后来释迦牟尼是勒五浊恶世成道,而阿弥陀佛勒净土成道[21]
  • 《一向出生菩萨经》:阿隬陀佛为大转轮王持火之子,名字叫做不思议胜功德,伊勒宝功德威宿劫王如来门下,因修持入无边门陀罗尼而成就[22]
  • 《觉智方广经》:释迦牟尼曾经告诉过大目犍连,勒过去世,名称高显如来门下有位比丘,名等,伊修行大乘,但是因为轻慢甚深法,会得投胎到长寿天。高显如来以神通发现,这名比丘因勒长寿天中无法修行,命终后将坠阿鼻地狱,之后投生人世也将会聋哑,无法修行。高显如来以化身勒多生当中教导这位比丘,使伊成佛。高显如来就是现在个现一切义如来,而个位比丘则是无量光如来[23]
  •  《佛说无量寿经》:阿弥陀佛勒成佛前个某一世,是世饶国个国王——世饶王。伊勒当国王个辰光牢欢喜听佛讲经说法,伊个悟性也蛮强,佛讲个道理伊老快就理解了。此后伊决定潜心悟道,并放弃了王位,出家为僧,法号法藏比丘。伊认为人勒世间,苦海无边,内么伊决定要帮助芸芸众生脱离苦海。伊觉着众生个苦是来自自家个内心世界和外部个世界。来自内心世界个苦是因为众生自家个贪欲恶欲所致,来自外部世界个苦是由于我伲所生存个世界本身就是「秽土」。再加上还有轮回之苦。伊想,如果有一个呒没任何痛苦个世界就老开心莱,勒个只世界里人们个心里呒没任何贪欲、恶念,众生个心灵就像泉水一样纯洁。个么每个人个内心就会呒没痛苦。痛苦最重要个来源之一内心个痛苦就不存在了。痛苦还有一个来源就是外部个客观世界(既我们个生存环境)。伊想,假使勒外部环境上呒没四季、寒暑、阴晴个变化,永远是那么的凉爽舒适,心地清净平等,也呒没轮回的世界,众生永远生活勒个能家一只极乐世界里就崭莱。从此伊发下四十八个大愿,一定要成就个能家一只世界。要晓得伊这愿力个力量是宇宙中任何一种力量都无法比拟个,这愿力个力量是宇宙中顶顶强大个力量。经过数劫个努力,伊个无边愿力终于帮助伊成就了个只宇宙中最理想个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伊也从此成为了十方一切诸佛都共同赞誉个阿弥陀佛。众生通过念佛一心来到西方极乐世界。勒西方极乐世界,呒没恶道,跟交关大菩萨如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聚会一处,能够听受佛法,而且寿命呒没尽头,还可以晓得各处其他众生个心念跟命运,得到与佛一点呒没差别个智慧。 

念佛往生极乐国土[编辑]

佛教净土宗或称显教个信众全部认为,念佛成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国土,阿弥陀佛手里用莲台,特之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清净大海众菩萨会接引十方念佛个众生。释迦牟尼佛曾多次宣讲阿弥陀佛个念佛法门,推荐大家到只有欢乐、呒没痛苦个极乐世界去生活,其要求就是信、愿、行(念佛)具足,这是不分利根、钝根,人人都可以修学、都可以成就个法门。如果勒「信、愿、行」外修持三福、具足众戒、念佛功夫深,往生个品位还会得更高。因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全都称叹阿弥陀佛功德,所以念阿弥陀佛者,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加以护念。而且,不管是根性高下,只要念佛,乃至十念,现前、将来,必定能够成佛,这是阿弥陀佛成佛前就发个大愿之一。所以,念阿弥陀佛修持佛法个人,「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无量寿经》)。今生能够接触到阿弥陀佛,也是无量劫来积累善根、福德、因缘的结果。十方诸佛与大菩萨都发愿要帮助念佛众生往生西方。众生往生西方成佛之后,得佛智慧,还可以任意到各个佛国,帮助、救度无边众生。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阿弥陀经》)」

华人熟悉个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在阿弥陀佛后将继任西方教主。念佛法门就是勒中国佛教流传悠远个净土宗。五代永明延寿大师,据说曾作四料简来宣扬净土信仰:「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24]。”

关于阿弥陀佛个主要经典,包括《佛说阿弥陀经》、《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菩萨行愿品》等。民国范古农居士(1881-1951)曾经搜寻经典当中有关阿弥陀佛或极乐世界等个关键词,并将该经文段句编着成《阿弥陀佛圣典》。

弥陀圣诞[编辑]

汉传佛教中订阿弥陀佛诞辰为农历之十一月十七日,典故来自五代永明延寿禅师提倡净土信仰,世人认为伊是阿弥陀佛化身,所以拿禅师个生日订为阿弥陀佛之圣诞。《弥陀经》载阿弥陀佛于十劫前成佛,其确切生日勒佛经中呒没说明,汉传佛教以此日纪念阿弥陀佛,其实也是纪念个位净土宗之祖师。[25]

学者之比较宗教研究[编辑]

有一些学者认为,弥陀信仰受到中亚波斯琐罗亚斯德教中个太阳神崇拜影响[26][27]。还有学者认定,阿弥陀佛个信仰出自印度文明内部,根据勒《考史多启奥义书》中描绘个梵天玉座名为「无量威力」(Amitojas)与佛教个「无量光」之理念相通,并且个本奥义书里讲个死后世界在细节上跟极乐世界有交关相似个地方。而极乐世界里个七宝莲池、黄金大地,也特印度人心目中个理想世界形态密切相关[28]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佛說般舟三昧經 》卷1:「持是行法便得三昧,現在諸佛悉在前立。其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如法行,持戒完具,獨一處,止念西方阿彌陀佛今現在。隨所聞當念:去此千億萬佛剎,其國名須摩提。一心念之,一日一夜,若七日七夜。過七日已後見之,譬如人夢中所見。」
  2. 阿彌陀經》:「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為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3. 阿彌陀經》:「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4. 玄奘譯《稱讚淨土佛攝受經》:「爾時世尊告舍利子。汝今知不。於是西方去此世界。過百千俱胝那庾多佛土。有佛世界名曰極樂。其中世尊名無量壽及無量光如來應正等覺。十號圓滿。今現在彼安隱住持。」
    「又舍利子,極樂世界淨佛土中,佛有何緣名無量壽?舍利子,由彼如來及諸有情,壽命無量無數大劫。由是緣故,彼土如來名無量壽。舍利子,無量壽佛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來,經十大劫。舍利子,何緣彼佛名無量光?舍利子。由彼如來恒放無量無邊妙光,遍照一切十方佛土,施作佛事無有障礙。由是緣故,彼土如來名無量光。」
  5. 《般舟三昧經》:「若有菩薩所念現在,定意向十方佛。」「持是行法便得三昧。現在諸佛悉在前立。」
  6. 觀無量壽佛經》:「但當憶念,令心眼見,見此事者,即見十方一切諸佛。以見諸佛故,名念佛三昧。作是觀者,名現一切佛身。」
  7. 聖嚴法師:「目前被收在《大正藏經》,屬於阿彌陀佛專修法門而為眾所周知的經典,計有三部,被譯成漢文的年代,以《無量壽經》最早,譯者是曹魏時代的康僧鎧;其次是《阿彌陀經》,譯者是姚秦鳩摩羅什;再次是《觀無量壽經》,譯者是劉宋薑良耶舍。《無量壽經》不僅譯出最早,內容也最豐富,被弘揚得最早的也是《無量壽經》。到了宋明之後,弘揚淨土的祖師們雖然講述《阿彌陀經》,談到淨土的思想時,還是要溯源於《無量壽經》。」
  8. 观无量寿佛经疏》卷一:「无量寿者,乃是此地汉音(汉語音譯)。言南无阿弥陀佛者,又是西国正音。又南者是归,无者是命,阿者是无,弥者是量,陀者是寿,佛者是觉。故言归命无量寿觉,此乃梵汉相对,其义如此。」
  9. 康僧鎧譯本《無量壽經》:「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或照百佛世界,或千佛世界,取要言之,乃照東方恆沙佛剎,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或有佛光照於七尺,或照一由旬,二三四五由旬,如是轉倍,乃至照一佛剎,是故無量壽佛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炎王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
  10. 《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佛言:勝華藏,西方過此百千俱胝佛剎,有世界名極樂。有佛號無量光如來應供正等正覺,現住說法,教化眾生。」
  11.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佛言:無量清淨佛,光明最尊,第一無比,諸佛光明皆所不及也。」
  12.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又,舍利子!如是西方亦有現在無量壽如來、無量蘊如來、無量光如來、無量幢如來、大自在如來、大光如來、光焰如來、大寶幢如來、放光如來,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在西方,自佛淨土各各示現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圍繞,說誠諦言:『汝等有情皆應信受如是稱讚不可思議佛土功德一切諸佛攝受法門。』」
  13. 《佛說阿彌陀經》:「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14. 《十住毘婆沙論》卷4:「西方善世界,佛號無量明,身光智慧明,所照無邊際,其有聞名者,即得不退轉,我今稽首禮,願盡生死際。」
  15. 《阿彌陀秘釋》:「一者無量壽。法身如來居法界宮,不生不滅。是故大日如來或名無量壽佛。二者無量光。法身如來妙觀察智光,遍照無量眾生,無量世界,常恒施利益。故大日如來或名無量光佛等等」。
  16. 《彌陀疏鈔》:「智覺云:『總持教中,說三十七佛,皆毗盧遮那一佛所現。謂遮那內心,證自受用,成於五智。自當中央法界清淨智。次從四智,流出四方四如來。其妙觀察智,流出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如來。』則一佛而雙二土也。」
  17. 《妙法蓮華經》:「諸比丘,大通智勝佛過十小劫,諸佛之法、乃現在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佛未出家時,有十六子。」「爾時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而為沙彌,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養百千萬億諸佛,淨修梵行,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告諸比丘:是十六菩薩、常樂說是妙法蓮華經,一一菩薩,所化六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等眾生,世世所生、與菩薩俱,從其聞法,悉皆信解,以此因緣,得值四百萬億諸佛世尊,於今不盡。諸比丘,我今語汝,彼佛弟子十六沙彌,今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十方國土、現在說法,有無量百千萬億菩薩、聲聞、以為眷屬。其二沙彌,東方作佛,一名阿閦,在歡喜國,二名須彌頂。東南方二佛,一名師子音,二名師子相。南方二佛,一名虛空住,二名常滅。西南方二佛,一名帝相,二名梵相。西方二佛,一名阿彌陀,二名度一切世間苦惱。西北方二佛,一名多摩羅跋栴檀香神通,二名須彌相。北方二佛,一名雲自在,二名雲自在王。東北方佛、名壞一切世間怖畏,第十六、我釋迦牟尼佛,於娑婆國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18. 悲華經》卷3:「刪提嵐界,善持劫中,人壽八萬歲,有佛出世號曰寶藏,有轉輪聖王名無量淨,主四天下,三月供養寶藏如來及比丘僧。以是善根故,過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已,始入第二恒河沙阿僧祇劫,當得作佛,號無量壽,世界名安樂,常身光照,縱廣周匝十方,各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
  19. 觀佛三昧海經》卷九:「我念昔曾空王佛所,出家學道。時四比丘共為同學。習學三世諸佛正法,煩惱覆心,不能堅持佛法。寶藏多不善業,當墮惡道。空中聲言:汝四比丘,空王如來,雖復涅槃,汝之所犯,謂無救者。汝等今當,入塔觀佛。與佛在世,等無有異。我從空聲,入塔觀像,眉間白毫相。即作是念:如來在世,光明色身,與此何異。佛大人相,願除我罪。作是語已,如大山崩,五體投地,懺悔諸罪,觀佛眉間,懺悔因緣。從是已後,八十億阿僧祇劫,不墮惡道,生生常見十方諸佛,於諸佛所,受持甚深念佛三昧。得三昧已,諸佛現前,授我記別:東方有國,國名妙喜。彼土有佛,號曰阿閦,即第一比丘是。南方有國,國名日歡喜,佛號寶相,即第二比丘是。西方有國,國名極樂,佛號無量壽,第三比丘是。北方有國,國名蓮華莊嚴,佛號微妙聲。第四比丘是。」
  20. 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阿彌陀佛,與聲聞俱。如來應正遍知,其國號曰清泰,聖王所住。其城縱廣十千由旬,於中充滿剎利之種。阿彌陀佛如來應正遍知,父名月上轉輪聖王,其母名曰殊勝妙顏,子名月明。奉事弟子,名無垢稱。智慧弟子,名曰賢光。神足精勤,名曰大化。爾時魔王,名曰無勝。有提婆達多,名曰寂靜。阿彌陀佛,與大比丘六萬人俱。」
  21. 佛說濟諸方等學經》:「於彼世時,有大國城,名曰仁賢。有八十億眾民居中,亦觀根源而為說法。於時城中八十億家忻然受教,化一億家發菩薩意,七十九億立聲聞乘。於是,淨命比丘與萬菩薩同心俱往詣修道處。出去未久,時有比丘名曰為法,行來周旋,遠他鄉來。在仁賢城奉持方等千餘經卷,現得四禪自以為遠。淨命比丘學方等經十四億卷及修餘經六百萬卷,時法比丘在仁賢城惟但宣散一品法教,不知隨時觀其本行講說經法也,不能覺了達諸法界,專以空法而開化之,言一切法空悉無所有,所可宣講但論空法。」「其法比丘用懷毒心誹謗智士,壽終之後墮地獄中,竟八十劫;用誹謗佛、毀呰正法,在地獄中七十劫已,加六十劫迷荒失志;盡斯數已,乃逮前行本發道意香寶光明如來佛所。其佛為講,更說法義勸發道意。墮畜生中九百萬世,後生人間六百萬世,常遭貧厄,所生之處常啞無舌。」「佛告阿逸:『欲知爾時淨命比丘豈異人乎?莫作斯觀。所以者何?是阿彌陀佛也。其法比丘則我身是,吾於彼世所更如是。」佛告阿逸:「眾事諸法難了難了,義微如是。吾以是故,於五濁世得成正覺。』」
  22. 《一向出生菩薩經》:「舍利弗我念過去世時,廣大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復過是數。是時有佛,號曰寶功德威宿劫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婆伽婆。爾時彼佛將入涅槃故,廣為大眾說是法本陀羅尼。時有大轉輪王名曰持火。七寶具足,人民安樂。時王有子名曰不思議勝功德,生年十六,從彼如來。聞是陀羅尼法本,聞已歡喜,即於七萬歲中,精勤修習此陀羅尼法本。……爾時不思議勝功德比丘說法者,豈異人乎?即阿彌多婆耶如來應供等正覺是也。」
  23. 寂天《大乘寶要義論》卷6:「《覺智方廣經》云:佛言,大目乾連,過去有佛號名稱高顯,彼佛剎中唯聲聞眾。時有一苾芻名等。……是時彼苾芻雖廣植善根,然於甚深法中生輕慢心,以是緣故,當生長壽天。……是時名稱高顯如來,為欲化度彼苾芻故,以善方便,於六十俱胝那庾多生中,捍勞忍苦,作諸化事,使令成熟。……大目乾連,於汝意云何,彼時名稱高顯如來者,豈異人乎,即現一切義如來是。彼等觀諸所緣苾芻者,即無量光如來是。」
  24. 經考證,四料簡的作者,並不是延壽禪師,很可能是元朝偽作
  25. 宗教中的紀念:彌陀誕之意義
  26. (简体中文)季羡林(1996).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江西教育出版社,56.季羨林文集(卷11).ISBN 9787539231242 
  27. 印顺法师據《三寶感應要略錄》的記載,稱「安息人不識佛法,卻曾有念阿彌陀佛的信仰,也許是說破了阿彌陀淨土思想,與波斯宗教的關係。」「瑣羅斯德教的光明崇拜,是以大夏Tho-kor的縛喝,今Balkh為中心而發展起來的。在大乘興起的機運中,適應這一地區,而有阿彌陀淨土法門的傳出吧!」。他認為阿彌陀佛可能是佛教為攝化此一地區的太陽神信仰,所傳出的大乘法門
  28. (日文)香川孝雄(1993).浄土教の成立史的研究.山喜房佛書林.ISBN 9784796300728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