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出自维基百科,自由个百科全书
近距離拍个薸

(學名:Lemna minor),北語也謳浮萍,是天南星科浮萍属个一種水生淡水植物。佢个種加詞minor意思是細个,為之英文也謳作「小薸」(lesser duckweed)。

語言學[编辑]

「薸」畀廣泛認作是吳語个底層詞之一:

遊汝傑在《吳語方言學》中央,認為「薸」[*biɛ⁴¹ (溫州)] 是從壯侗語系來个詞彙,在壯語[*biɛ (溫州)]、水語、毛難語搭臨高話中央,都有搭箇語音相似个詞語。[1]佢認為因之江南在六七千年前便開始養豬,薸是豬个主要飼料,應該是北方漢人移居之前南方原住民个「原有詞彙」。

佢書中記錄:

吳語搭閩語个「薸」
語言 吳語溫州話 閩北語建甌話 閩北語建陽話 閩北語政和話 閩南語潮州話
發音 biɛ⁴¹ pʰiau³³ pʰyo³³⁴ pʰio³³ pʰio⁵⁵
「薸」个古音擬構
擬構 中古音 上古音
讀音 biæu pjiaw
現代壯侗語系語言表達「薸」意思个詞
語言 壯語 水語 毛難語 臨高話
發音 piu² piːŋ⁶ pieu² puk⁸ pjieu² fiu²
鴨跍在薸丄

Norman搭Mei(1986)認為箇詞有南亞語系源頭,佢畀箇搭越南語 bèo 進行比較,再搭孟語 ဗေဝ် (「浮在水丄」) (原始孟-高棉語 *ber (「漂浮」)。[2]

《揚子·方言》講,“江東謂浮萍為薸”。[3]

介紹[编辑]

生息[编辑]

培養[编辑]

用場[编辑]

文化意涵[编辑]

薸因之是漂浮植物,有時候畀用作比喻漂泊弗定个人生搭變化嘸常个世界,表達對自家命運沈浮个感嘆搭對意義問題个哲思。

曹植曾寫:「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

胡奎有《浮萍詞》:「半隨波浪半黏沙,漂泊東西不戀家。莫怪生來無定跡,只緣根本是楊花。」

劉商有《醉後》:「春草秋風老此身,一瓢長醉任家貧。醒來還愛浮萍草,漂寄官河不屬人。」

參考材料[编辑]

  1. 遊汝傑(2018年12月1日)。《吳語方言學》。上海教育出版社。第151頁。
  2. Needham, Joseph (1962).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 (1).
  3. https://ctext.org/dictionary.pl?if=gb&char=%E8%96%B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