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甬江

出自维基百科,自由个百科全书

甬江,古稱大浹江,是吳越浙江省寧波市境內个一條入海河流,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1],畀謳作寧波个“母親河”[2]。甬江得名於奉化江形似覆鐘个甬山[注 1],昰隻名稱也同時成爲寧波市个簡稱[3]。通常所話个甬江,指个是姚江搭奉化江在寧波市中心三江口匯合直至鎮海口入海个下游河段。昰段河段長25.6公里,流量每秒71.4立方米,總流域面積4572平方公里[4]

甬江是浙東運河入海前个壓末一段河道,歷史丄曾在漕糧海運中起到重要个作用,也曾溝通內陸搭海上絲綢之路[5]。甬江口曾發生一系列戰事,爲寧波帶來動盪[6]。但另一方面,西方文明也頂早在甬江畔登陸,形成江北岸外人居留地,開啟爻寧波个近代化[7]

地理

[编辑]
招寶山大橋搭甬江口

習慣丄所說个甬江,指个是姚江搭奉化江在寧波市中心三江口匯合後形成个河段,流向爲西南-東北方向,自三江口後北岸爲江北岸外灘、白沙、孔浦、清水浦、鎮海老城區、招寶山,南岸爲江東北路、梅墟、衙前、小港、金雞山,至北岸大游山外爲河口。甬江河道彎曲,有8處彎道,6處淺灘,以梅墟河段頂頂彎曲,有“拗猛江”之稱[8]

甬江江道面積14平方公里,平均寬度408米,平均深5.72米。甬江潮汐現象明顯,上游姚江大閘搭入海口虎蹲山-遊山填海後,進潮量銳減,鎮海口進潮量從3610萬立方米下降至2160萬立方米,蓋咾河道淤積,河床抬高,影響航運搭洩洪[4]

地質史丄,距今6000年左右,海水退至今寧波市區以東,此時姚江搭奉化江均已形成並匯合成甬江,入海口在場今三官堂附近。4000年前,海水退至鎮海以東,此後入海口基本朆改變歇[4]

甬江流域模式圖,以姚江爲江源

奉化江

[编辑]
主文章:奉化江

作爲甬江上游个奉化江發源於溪口鎮四明山大灣崗董家彥村,從大灣崗至公棠稱晦溪,建有亭下水庫。晦溪於公棠匯康嶺溪(即剡溪)後改稱剡江。此後河流繼續東行,流經溪口搭蕭王廟街道,直至江口街道个方橋三江口,剡江搭東來个東江匯合,始稱奉化江。此後河流向北搭西來个鄞江匯合,向北蜿蜒進入寧波市中心,在寧波三江口搭西來个姚江匯合。從源頭至方橋三江口河流全長66.7公里,自方橋三江口至寧波三江口河流長26.4公里[4]

姚江

[编辑]
主文章:姚江

作爲甬江上游个姚江發源於上虞市境內个四明山夏家嶺東北眠岡山,在通明堰接納來自江坎頭个來水後在余姚市馬渚鎮上陳村進入寧波市境並於梁弄鎮注入四明湖水庫。出水庫後河流向北匯合四十裡河於新江口,此後折向東北依次與十八裡河馬渚橫河匯合。浙東運河由此進入自然河道並開始寧波段。此後河流經過余姚城區,分爲北、中、南三支,北支稱候青江,南支稱蘭墅江,又名最良江。出城後三江合流並曲折向東南,與多條溪流匯合後進入丈亭鎮境內个丈亭三江口,匯合慈江,此後向東進入寧波城區,於灣頭地區分爲兩支。其中向東一支長5公里,因截彎取直而成爲盲端。另一支爲人工河道,經姚江大閘後與原河道匯合,再行3.3公里到達寧波三江口,並與奉化江匯合成爲甬江,總長104.5公里[4]

源頭爭議

[编辑]

奉化江搭姚江兩江長度、流域面積搭流量相近,蓋咾對於甬江个源頭,歷來有弗同講法。據1995年版《寧波市志》載,姚江爲甬江正源,奉化江爲甬江最大个支流[8]。乾隆《鄞縣誌》則稱奉化江爲甬江源頭[9]。2012年,在全國河湖基本情況普查中,寧波市水文站將姚江定爲甬江最大个支流,而將奉化江源頭定爲甬江源頭[10]

水利

[编辑]

江塘

[编辑]
在場梅墟个甬江江塘,攝於明州大橋

甬江是感潮河流,受潮汐影響較大,因而兩岸很早就開始修建江塘以抵禦潮水。北岸從姚江桃花渡至鎮海縣界曾修有陳家洋土塘,明代成化五年(1469年)改爲石塘,嘉靖十年(1531年)延伸至鎮海鎮遠門。南岸江塘從金雞山至梅墟築有斷續个土塘,清代乾隆年間險要地段改建爲石塘[11]。目前,寧波甬江兩岸个標準堤防已經基本形成[12]

填海

[编辑]

1974年,爲建設鎮海港區,招寶山、虎蹲山、大小遊山之間水域拋石築堤。1975年,海堤建成,甬江口東延3.6公里[8]。昰趟河口築堤造成甬江口个多向潮流改變爲單一潮流,潮量減小,同時漲潮泥沙量與落潮泥沙量个差值增大,泥沙加快淤積,需要疏浚整治[4]

交通

[编辑]

航運

[编辑]

甬江个航運歷史悠久。甬江作爲浙東運河中个自然河道,曾經是漕糧海運个重要河道,也曾經溝通內陸搭海上絲綢之路[5]。唐代開始,甬江丄就曾往來朝鮮、日本、南洋个遠洋船舶。北宋時,招寶山下曾能建造萬斛船舶,通航朝鮮搭日本[7]。清代漕糧海運使得寧波北號船幫獲得巨大个經濟利益,在三江口建成慶安會館並購置西洋輪船寶順輪。隨著寧波成爲通商口岸,江北岸成爲外人居留地。輪船个廣泛使用促使江北岸碼頭逐漸擴大,並取代脫江廈成爲寧波頂重要个碼頭,自1862年開闢定期航線起一直經營到2001年[13]。甬江內河港區至今仍是寧波港个組成部分。1974年,鎮海招寶山外劈山圍堤開建鎮海港區,1977年11月港區竣工,成爲煤炭、雜貨、液體化工,也是寧波港首座萬噸級碼頭所在地[14]

跨河設施

[编辑]
跨越甬江个外灘大橋

甬江在歷史丄很長時間都沒有建造跨河橋樑,往來兩岸大多依靠渡輪。至今仍服務在甬江兩岸个鎮海渡,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北宋[15]。甬江丄首座橋樑是建成於1992年个甬江大橋,建成辰光曾經是浙江省頂大个城市橋樑[16]。而寧波首條跨江隧道亦是1995年建成,穿越甬江个甬江水底隧道。2000年以來,甬江丄造爻以外灘大橋爲代表个多座跨江橋樑,以斜拉橋爲主[17]

三江口以下个跨甬江設施列表如下。

名稱 類型 載有
甬江大橋 公路橋樑
外灘大橋 公路橋樑 驚駕路
慶豐橋 公路橋樑 通途路
中興大橋,在建 公路橋樑 中興路
中興大橋南大通橋區間隧道,在建 鐵路隧道 寧波軌道交通3號線,在建
常洪隧道 公路隧道 329國道世紀大道
三官堂大橋,在建 公路橋樑
臘梅路-三官堂區間隧道,規劃 鐵路隧道 寧波軌道交通5號線,規劃
明州大橋 公路橋樑 東外環路
甬江特大橋 鐵路橋梁 寧波鐵路北環線
清水浦大橋 公路橋樑 寧波繞城高速
甬江水底隧道 公路隧道 320省道
鎮海渡 渡輪
勝利路-小港區間隧道 鐵路隧道 寧波軌道交通2號線,規劃
招寶山大橋 公路橋樑 濱海快速路,待建

歷史文化

[编辑]

戰事

[编辑]
鎮海口火炮

寧波歷史丄个多趟大規模戰事發生在甬江口。西元400年,孫恩起義軍登陸浹口(即甬江口),此後攻至紹興地區,沿途攻陷句章、余姚,後兵敗。明代抗擊倭寇,戚繼光曾在甬江南岸个戚家山修建營壘,戚家山因此得名[18]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1840年7月,英軍佔領定海後進犯鎮海口,伊里布委屈求和,禁止民間抗英,英軍退去。1841年9月,英軍再陷定海,10月10日鎮海陷落,滿清欽差大臣裕謙自殺殉國。中法戰爭時期,1885年(光緒十一年)2月12日,法軍將領孤拔率法艦7艘侵入大戢洋面。3月1日至3月20日,屢次進攻鎮海口,全畀擊退。6月26日,法艦撤退,鎮海之戰取得勝利。抗日戰爭時期,1940年7月16日,日軍進攻鎮海,17日鎮海陷失。7月17日,國軍一九四師與十六師在甬江南岸梅墟、王家溪口一線與江北駱駝橋部署反擊,至21日收復鎮海縣城、招寶山、戚家山等處,戰鬥告捷,史稱“七•一七”抗戰。直至1941年日軍發動寧紹戰役,甬江口方才陷落[6]

江北岸

[编辑]
主文章:江北岸

寧波因中英南京條約而於1844年開埠。隨後,英、法、美等12國在江北岸設立領事館並劃定區域建立外人居留地。隨後,昰爿地區又畀稱爲“江北岸外灘”。此地落成教堂、郵政局、銀行、領事館、醫院咾啥建築,彙聚爻各種西方搭折衷主義建築樣式,成爲寧波近代港口文化个縮影[19]。其中江北天主教堂寧波郵政局舊址等建築已畀納入文物保護單位[20]。而今,昰爿區域已畀開發爲“寧波老外灘”,成爲爻一處休閒消費場所[21]

注釋

[编辑]
  1. 甬山即奉化江口个塔山。

參考資料

[编辑]
  1. 浙江省將全面整治八大水系水質並按月向社會公告. 新華社 (2006-01-07). 访问日脚2013-03-09.
  2. 共建生態省特別報導:第三隻眼護衛母親河之寧波篇. 浙江電視臺錢江都市頻道 (2010-08-16). 原始文档勒2016-03-04存档. 访问日脚2013-03-09.
  3. 寧波市名由來. 寧波市人民政府 (2010-09-13). 原始文档勒2011-11-23存档. 访问日脚2011-09-19.
  4. 4.0 4.1 4.2 4.3 4.4 4.5 (2006-03)“第二章 水系”,寧波市水利志.中華書局.ISBN 7-101-05045-X 
  5. 5.0 5.1 鄔向東 (2009-11-05). 大運河(寧波段)文化遺產个主要價值與構成體系. 中國網. 访问日脚2011-03-29.
  6. 6.0 6.1 (1995)“第三十五卷 軍事”,寧波市志.中華書局.ISBN 978-7-101-01507-2 
  7. 7.0 7.1 (1995)“大事記”,寧波市志.中華書局.ISBN 978-7-101-01507-2 
  8. 8.0 8.1 8.2 (1995)“第三卷 自然環境”,寧波市志.中華書局.ISBN 978-7-101-01507-2 
  9. 甬江之源. 奉化新聞網 (2009-11-06). 原始文档勒2013-04-24存档. 访问日脚2013-03-10.
  10. 寧波市水文站順利完成甬江源頭實地勘測工作. 浙江省水文局 (2012-03-30). 原始文档勒2013-04-24存档. 访问日脚2013-03-10.
  11. (1995)“第二十二卷 水利”,寧波市志.中華書局.ISBN 978-7-101-01507-2 
  12. 71億元構築甬江防洪安全屏障. 寧波日報 (2012-09-04). 原始文档勒2012-10-25存档. 访问日脚2013-03-10.
  13. 王耀成. 從客運碼頭到藝術碼頭——寧波美術館籌建散記 (5). 寧波通訊. 2005. 
  14. (1995)“第九章 海港口岸”,寧波市志.中華書局.ISBN 978-7-101-01507-2 
  15. 鎮海區志•交通篇(初稿). 鎮海區地方誌辦公室 (2010-10-25). 原始文档勒2014-03-14存档. 访问日脚2011-11-19.
  16. 陳雅珍, 楊古城 (2007-06-27). "盤點寧波之橋,交關自豪在其中——寫在紀念杭州灣跨海大橋貫通个日腳裏". 寧波日報 城事週刊: p. B1.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16-03-05. Retrieved 2012-01-23. 
  17. 17座城市橋樑橫跨三江 姚江頂多 甬江頂少. 寧波日報 (2011-01-05). 原始文档勒2014-12-20存档. 访问日脚2013-02-18.
  18. 緬懷600壯士警示後人. 東南商報 (2005-07-16). 原始文档勒2018-07-07存档. 访问日脚2013-03-10.
  19. 風從海上來——走馬江北岸歷史建築群落(下). 寧波日報 (2002-12-10). 原始文档勒2015-06-01存档. 访问日脚2013-03-10.
  20. 江北岸近代建築群. 浙江省文物局. 原始文档勒2014-10-20存档. 访问日脚2013-03-10.
  21. 寧波老外灘搖身一變成了個喫喝嬉樂个場許. 都市快報 (2004-12-29). 原始文档勒2016-03-04存档. 访问日脚2013-03-10.